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空袭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出现,现代空袭不仅造成极大的物质破坏,而且给民众精神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通过对民众心理施加影响,动摇抵抗意志,迫使对方屈服,达成战争目的,已成为现代战争最主要的作战手段和方式。因此,新时期如何提高民众战时心理防护能力已成为人民防空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民众战时心理防护的基本定义及内涵
民众战时心理防护,即战时动员和组织民众为避免战争给心理造成伤害、削弱和消除心理负面反应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采取有效方法实施心理防护,是其他战争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战时心理防护其内涵包括:一是心理防护的基本目的在于预防和消除战争给民众造成的心理毁伤,即以此适应战争对民众心理状态的要求;二是实施心理防护动员活动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三是心理防护活动主要包括平时的防护动员建设和战时的心理防护斗争等内容;四是民众心理防护是人民群众以非武装的形式广泛参加的活动。
二、民众战时心理防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涉及范围广、领域多,参与力量多元。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战争波及空间广阔,尤其是非作战样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作战观念,战场的前沿与纵深、前方与后方的界限趋于模糊。另一方面,现代心理战范围趋向全方位、大纵深、多层次。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新闻传播技术在心理战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心理战战场空间范围。
2、心理毁伤与防护的非对称性加大了防护的难度。在心理对抗领域,进攻一方与防护一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点。进攻方影响、毁伤对方民众心理的方法手段很多,可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通过陆、海、空、天、电等多个空间,采取震慑、拉拢、欺骗等多种方式实施心理攻击,并不要求“弹无虚发”,只要一种方式奏效,就可达到预期目的。而心理防护却必须保证“天衣无缝”,必须采取宣传教育、心理治疗、反敌心战等多种防护行动,防护动员的难度可想而知。
3、民众心理防护力量和资源不足。过去由于心理战在军事斗争中处于辅助地位,民众心理防护工作及防护力量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防专业队伍中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防护专业队,存在以政治工作代替心理防护工作的问题。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方法难以适应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防护要求,传统的人防专业队伍也无法承担专业化的心理防护任务。此外,社会上心理防护资源的数质量也不容乐观, 防护力量与资源的不足将极大地制约战时动员的顺利实施。
三、现代战争民众心理防护的作用
从近几场战争都可以看出,心理战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十分激烈,运用软硬心战手段达成战争目的,已越来越引起战争指导者的重视,敌人战略指导者的着眼点将进一步向精神上、心理上的瓦解和征服转移,同时心理战已成为空袭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制服对手的必须手段,贯穿空袭全过程。
1、做好心理防护是保存和恢复战争潜力的重要手段。战争潜力是一个国家赖以进行战争的基础,任何国家要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不仅需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必须具备雄厚的战争潜力。战争潜力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精神潜力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精神潜力主要包括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对战争意义的认识及支持程度、对战争残酷性和长期性的承受力、各阶层群众的团结和民族关系状况等方面。可以看出,民众的战争心理反应状态本身就是精神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心理防护动员,使民众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战争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存和恢复战争潜力的重要手段。
2、做好心理防护是维持战时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给民众心理造成的毁伤程度空前提高。据研究,人群在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会增加17%。而心理稳定是正常行动的基础,人们心理上的障碍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紊乱,势必打乱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而要赢得战争又必须保持或者维持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关专家指出,在海湾战争中,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突然对伊拉克发动空袭时,居民异常恐慌和混乱,到处是一片惊慌失措的景象。这也是伊拉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做好民众的心理防护工作是战时维持正常的社会机能,保持国家有团结一致的民心和高昂的士气,是力争主动、持久作战的一个关键。
3、民众心理防护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民战争始终是我们赢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的人民战争,对参战军民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现代手段的高技术性、战争环境的残酷性以及对民众心理打击的针对性所决定的。在强调客观物质对抗的基础上,更加依赖于对抗主体的心理活动和自觉意识。要实施人民战争,必须提高广大民众的心理素质,而加强心理防护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须要求。
四、提高战时民众心理防护能力的措施
1、完善以人防部门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成立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领导,人防部门具体指导,宣传、教育、卫生医疗等部门密切配合的防护体制,负责领导管理本区域民众心理防护动员工作。为避免令出多门,人防部门应负起主管责任,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督促、协调与指导,使各部门在统一的组织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民众心理防护工作。人防部门在平时要参与到民众心理的教育、领导之中,要参与到相关人才的教育、培训之中,与有关部门一起做好力量储备、民众心理监测、教育等工作,贯彻落实好防护动员的要求。
2、构建以防护预案为基础的快速反应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配套完善的心理防护动员预案,是提高民众心理防护动员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保证。各级心理防护动员领导小组应针对战时防护需求层次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的特点,指导宣传、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有关部门、单位制定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要求的防护预案,并以防护预案为基础,定期组织演练,达到熟练掌握平战快速转换、资源快速调集的动员实施程序与方法,提高准确快速实施防护的能力。
3、组建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伍。在城市组建一支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学知识,熟悉心理疏导方法,会使用心理防护器具。平时由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组织群众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战时由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同时组建由城市基层组织、社区居委会领导和社区人防志愿者等组成的群众心理防护队伍,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战时开展各种心理疏导和心理战活动。
4、加强对民众心理防护训练。人防心理防护训练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一是要制定人防心理防护训练计划,把人防心理防护训练纳入年度人防训练计划,人防部门要组织和指导相关部门(单位)落实。二是加强思想教育与宣传。要联合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宣传机构,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舆论工具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民众的战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战争性质与目的教育,分清敌方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宣传,筑牢敌心理战攻击的防线;在敌我对比中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必胜信心,筑造起心理防护的长城。三是组织心理素质训练 。一方面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模拟战场环境,实施心理适应性训练,有针对性地模拟设置一些战场情景让民众在这些情景刺激中经受多次体验,使他们逐渐适应战争条件下各种危急情景,学会克服不良心理,增强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人防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防护演习,或在防空演习中加入心理防护的内容,组织民众参与,克服恐惧心理,磨炼心智与胆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心理防护能力。